2020 台北電影節 /「明日・台灣」新創紀實短片 / 一點想法

2020 台北電影節
「明日・台灣」新創紀實短片

----

1.
《天亮前的戀愛故事》有別於導演的前二作,除了影像的質地處理與聲影交替的設計上,延續了導演的個人美學,然這次導演退到更像是純粹作為攝影師的角色,完成了一部精緻但也就是精緻溫暖的一部小品。
觀影的時候,與影像分離的訪談聲音粗礪地在背景響起,聲音與影像便是目的要帶著觀眾,一起參與旅程,作為旅伴,而在旅程中不多想、不多插話,擔任一個友善的伴行者即可,走一趟寫意的日本輕旅行。
我想影片給予的沉浸式體驗更接近情懷的再現,看完很舒服,感官上都被棉絨覆蓋上的感受。
然而除此之外,我感受到的是一個重新被建立出來的、獨立出來的一個有情懷的真實,實際上是被推到一個薄幕後面,不太容許能走得更近。
2.
《地洞》跟前作《臨時工》有一些元素上的相似性,但看完我感覺自己更喜歡《臨時工》一點,其中挑戰的一些道德邊界或說試圖玩轉的,對於一個「角色」該是什麼模樣的思考,在展演中確實碰觸著界線。但在《地洞》中,一如導演在映後提到她後來才發現紀錄片可以玩一些「實驗」,探尋的真實本質其實可以走別的途徑。於是真實地洞流動消融的意象穿插在幾個人物吐訴的真實故事之間,幾個人物漸漸清晰的生命軌跡可惜地在最後一場「豪宅的探訪」場景裡,全被壓回一個扁平的、對於一個群體的想像。那樣的群體且與地洞這一符號的意象、意義呼應與關連,開始擔心這是否真的是導演所要暗示的?如果是,那與她希望賦予這些人物話語權的初衷我認為是背道而馳的。
且其中的人物其實都很不同,無論是背景、故事、走至此前可被記錄之真實的各自動機與時機,都差異很大。只是故事最後都結束在聖母峰大本營,感人的一段回憶裡。人物的真摯,因為一個拍攝事件被輻輳在一特定時間的特定交會,但最後在豪宅互相欣賞,互相玩笑著如何買不起等,好似被收攏回導演設計出來的地洞裡。這時不再像是被雇用來的臨時工在一個臨時的廢墟裡扮演著臨時工,他們扮演著自己卻被要求演在這地洞裡,而導演面對這地洞演出的觀點,是否在穿插的熔蝕畫面流露了出來?
3.
《殺人之眾》則是從頭至尾都很高張的一部記錄性影像集結的短片。感受得到導演的怒氣、導演的混亂、導演的義不容此與在所不惜,卻無法從任何線索摸索到一點導演的思考。但這些巨大的不安確實暗示著隱身眾人間,實實在在的身體經驗,卻感覺導演沒有完全接納這樣憤怒的自己,或許在不安之中必須找尋一些理論依據來給予情緒更多的依託與架構。
以致在看完之後被巨大的、個人性的情緒籠罩,卻感受不到與影像的連結。
4.
《咪咪貓的奇幻之旅》是一部可愛的紀錄短片。可愛在於,人物的真摯與人物與導演之間無法隱藏的互動關係,這固然是珍貴且絕對無可複製的。然而在可愛的音樂延續到廣角鏡拍攝的淡海新市鎮廢墟高樓時,那可愛或是試圖進入一個超寫實的空間營造的聲響裡,這些我假定導演試圖批判的建案,彷彿漸漸掉入一個模糊地帶裡。批判或建商廣告?還是不小心暗示了這樣冷調的都市叢林裡還藏有一份溫情,而這影片不得不面對的商品化的結果就是成為這都市叢林的推手之一。
我相信此非導演意圖,其中人物的記錄是扎實且親近的,然而仍不足以單純以影像與聲音上的設計突顯出導演試圖對立的兩個社會階層,使得這「奇幻之旅」令人有點困惑,「奇幻」在於迷失在這些樓房之間還是咪咪貓的主人終於開始了他的「旅程」?在雙線之下有點使可愛珍貴之處,稍稍被偏移了,有點減弱了原本可以更厚實推疊出的,貼近於人與人關係上的真實。
------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紀錄片筆記/《未來無恙》_當陪伴止於一條長路

烏山頭影展! / 《上街》黃誠育

人類學菜鳥筆記 /《溯流之河》與《樹房子》與嘉萊族(Jar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