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1月, 2018的文章

Taiwan Film Festival in Bangkok 2018 新南向泰國:台灣印象的再喚醒

圖片
曼谷2018台灣電影展Taiwan Film Festival in Bangkok 2018  新南向泰國:台灣印象的 再喚醒 文:黃令華(VISION THAI 看見泰國特 約編輯) 「這 20 幾年裡台灣電影,甚至台灣文化在泰國缺席了。」陳冠甫  /  駐泰國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文化組組長 透過此次影展規劃的 8 部台灣電影,策展團隊企圖填補台灣電影在曼谷空白的 20 年。然而,記憶重塑的企圖,決定自「移民社會的台灣」回憶起。 【曼谷2018台灣電影展】(Taiwan Film Festival in Bangkok 2018)即將在今年1月,舉辦於曼谷市中心EmQuartier購物中心4樓的Quartier CineArt電影院。甫於去年7月成立的駐泰國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文化組,在設組不到半年的時間,便力邀泰國最盛大的曼谷世界電影節 (World Film Festival of Bangkok) 策展人 Kriengsak Silakong (Victor) 跨刀協助策劃,文化組組長陳冠甫表示:「影展活動是設組之初的重點內容,影視產業的推廣往往能達到超越單向傳播的互動效 果。」 提起此次影展的策展核心,陳組長不諱言地直接點出:「這20幾年裡台灣電影,甚至台灣文化在泰國缺席了。」台灣新浪潮電影在90年代的潮起潮落,似乎沒能上岸曼谷,除了在國際影展獲獎不斷的楊德昌、侯孝賢、蔡明亮仍為泰國電影圈知悉,在那之後的台灣創作圈一直未將足跡鋪陳曼谷——「似乎對台灣的電影人來說曼谷這個市場太小,而不受重視」,陳組長認為透過政策的協助,他更看見泰國團隊如何展現爭取國際能見度的野心,亦擔憂台灣早已晚 了一步。 台灣記憶・台灣印象 的重塑 透過此次影展規劃的8部台灣電影,策展團隊企圖將台灣電影在曼谷空白的20年重新填補。然而,記憶重塑的企圖,決定自「移民社會的台灣」 回憶起。 早在泰國具有高知名度的楊德昌電影《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1991)敘寫台灣社會當時面對外省移民及極權政治壓迫的氛圍,故事不僅是關於年少之間的情愛糾葛,更多的是反映1960那民心不安的年代。惶惶不定之後,是幢幢高架的國族建構。透過侯季然導演的民歌紀錄片《四十年》(2016),重新梳理「唱自己的歌」如何在校園裡,從口號唱成一個民族情懷的年代,又如何在校園外,

Review 2017

圖片
在部落格低調的回顧一下 2017  一月 2017的第一天,和四層一起去誠品看《秋刀魚之味》 確定要去泰國朱拉隆功大學交換一年 二月 過年花了大半的時間在白鹿洞打工賺三倍的薪水 救畢製 和爸媽弟弟一起去台南旅行 跟沛沛的劇組拍了《倒數七天》 月底,跟四層去香港玩,參加盛大的藝術節 到畢製的家屬家拍喪禮後的過年紀錄 三月 看了奇士勞斯基的自傳很激動,把他的電影看完 幫實踐的朋友走了最後一次的服裝週 跟阿珠、家嘉、昱瑋、瀚中玩交換禮物 四月 開始進入地獄的畢業製作剪片期 金馬奇幻影展,在西門町出沒 適芳的東南亞影展,跟趙導合照 偷偷學了一個月的波蘭文 五月 拿阿嬤生前留給我的一筆錢買了人生第一台專業攝影機 和昭元、致霖討論配樂,頻繁見面 去了一趟廈門參加鳳凰花季影展 跟《 Vision Thai 》創辦人在台灣碰面 讀《房思琪的初戀樂園》 完成《告別二式》 Cigarette After Sex 六月 畢業展覽 大學最後一次期末考 買到《超級大國民》的DV D 拍畢業照 跟珺、臻跑到南藝大音像所亂入 #亞洲紀錄片合製工作坊 刺青 七月 台北電影節 看了《當光影不再》 去德國 法蘭克福找 Marc Kassel 看 Documenta 14 跟Emily 安華 一起去捷克 八月 落地泰國 曼谷 開學 參加泰國短片與錄像電影節 第一次去泰國海邊 九月 第一次有文章登上《放映週報》 開學 交換生朋友 派對 酒 菸 看很多很多場便宜的院線電影 documentary club  十月 泰國國喪 著黑衣一個月 皇家田 現場拍攝紀錄 四層來泰國 小型的台泰政治主題電影交流會 關渡電影節 十一月 開始上德文課 參加 泰國公共電視台 紀錄短片單元製作會議 拍攝 垃圾回收者 紀錄短片 十二月 戲劇展演 和交換生朋友們 小旅行 清刊 影評刊到《放映週報》 緬甸自助旅行 得到第一筆 稿費 謝謝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