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錄片筆記 / 《巴赫曼老師的教室 Mr. Bachman and his class》by Maris Speth 2021

《巴赫曼老師的教室 Mr. Bachman and his class》

by Maris Speth 2021


這是一部紀錄位在德國Stadtallendorf一個中小學型的教室裡,一個社會學畢業的老師年屆65歲退休了,在他放下教育這件事情之前的最後一個班級,與這些分別來自保加利亞、羅馬尼亞、俄羅斯、土耳其、摩洛哥等地的孩子們生活的日常的紀錄片。
真的是日常如上課的拌嘴、孩子們的情緒起伏、校外教學、小考、背單字。而在二戰時期,這個城鎮曾是集中營的秘密中心,兩大製造單位DAG與WASAG設置數個集中營,容納來自二十二國、近1.7萬名的工人,在希特勒底下生產著彈藥與民生用品。
六十多年後,這個地方仍承載著來自多處的人,孩子們說土耳其跟保加利亞感覺比較像家,對這個曾經修習社會學、努力排斥成為老師的巴赫曼而已,不知不覺也跟孩子、跟教育為伍了一輩子,總能看到他們在互動當中仍然不停努力彼此理解、陪伴的過程,動態地蔓延。
許久沒有看到在講述德國現狀時,並不以沈痛的歷史敘事或戲劇性處理的紀錄片,常常反觀地想,看似反戲劇、反高潮、沒有明確觀點甚至結構鬆散近四個小時的紀錄長片,卻也正是因為這樣的凡常和時間的耐力積累,才能讓身為觀眾的我真正在意起——真正對這些面目還很模糊但奮力活著,甚至被迫不斷被探問自己是誰這樣問題的幼小生命們產生連結。
這是西歐強國在郊區的日常處境,而這樣的處境與巴赫曼老師這樣看似渺小的職員,從尋常裡拉展出來的厚度,也是紀錄片的企圖。若不以此處理,是不是就會難以呈現出某種不應該再添加張力的人的處境呢。
反情節或反高潮的紀錄片在台灣還是相對少見,這樣的片並不吃香,或若不與這樣的議題勾連則是難以被反芻的日常,變成遺珠之憾。可是這樣的紀錄片細緻地看,卻又可以看見留下的記錄牽涉到學校這樣的機構、國族認同、跨世代對話、歷史傷痛與多元主義的矛盾實情,是一個很好的切入角度,也很重要。我覺得《巴赫曼老師與他的教室》反映了移動人口在轉換階段中的一個休憩時刻,這個時刻是階級、國族的角力場,看似寧靜的戰爭、童稚但充滿勇氣的人生起跑點,仍可以看見德國國家政策落實的實際目標與成果,甚至其中牽涉的情感與共感的方式是非常貼切到位而且動人的。
反過來看,看似在國際市場上最不吃香的一種紀錄類型,卻保留了可以長時間檢驗或反覆翻看的重要日常。我認為這並不只是關於一個好老師、一個意義深遠的人物他日常實踐的細節,反而是關於他作為整個事情、在這樣的教育場域當中得以運作且造成影響的其中一員,展現出的善意選擇,以及善意得以被選擇的空間其實是存在著的——這樣一個事實。
看完了好喜歡、也覺得這是很棒、我個人會很喜歡的紀錄方式。




2021臺灣國際人權影展

線上影展|10.22~10.31
聚落放映|10.15~11.30
序號索取|https://bit.ly/3iDFGDI
小冊下載|https://bit.ly/3AfmNNl
專刊下載|https://bit.ly/3AHKyxT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烏山頭影展! / 《上街》黃誠育

初來乍到:曼谷藝文空間的走跳筆記!

Chula 開學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