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電影節 /【焦點影人】溫柔的電影,溫柔的刀──利・查泰米提古的剪接之學
【焦點影人】溫柔的電影,溫柔的刀──利・查泰米提古的剪接之學 採訪、整理/黃令華 「剪接對我來說,就像是冥想一樣。」 那天午後,因為大雨,獅子林大樓外的天空已經暗成《波米叔叔的前世今生》(Boonmee Who Can Recall His Past Lives,2010)洞窟外的氤氳灰撲。台北電影節焦點影人——利・查泰米提古(Lee CHATAMETIKOOL),穿著灰色T恤,經過多日的大師講堂、電影正發生工作坊等活動後,依然神采奕奕。 「那是一次契機,我一直想要真正的參與到電影創作,於是把在紐約的正職工作辭了,到泰國舉Boom。」從《極樂森林》(Blissfully Yours,2002)開始,利成為電影人,走入電影圈。他在一次機緣巧合下,認識了當時仍在美國就讀電影研究所的阿比查邦(Apichatpong Weerasethakul)。起初只是為了參與製作而加入劇組當收音,收著收著,阿比查邦問他要不要試試看剪輯,才開始剪起了花絮,最後跟著整部電影走到結尾,也開啟了他與阿比查邦近二十年的合作關係。 「阿比查邦像是我的大哥一樣,非常信任我,儘管他在拍攝現場是個要求嚴格、掌握細節的人,到了後製階段卻能放心的交給我,一直以來都是如此,我才能到《華麗之墓》(Cemetery of Splendour,2015)仍在嘗試新的東西。」 親密與疏離,自由生於其中 「儘管很多人問我《波米叔叔的前世今生》最後的段落,或是《看似平凡的故事》(Mundane History,2009)裡的宇宙與嬰孩片段,為什麼這樣剪輯與安排,坦白說我不知道答案,我也從來不過問導演。」利悠悠地說道。對他來說,導演與剪接之間的關係是信任與放手。對利來說,與其在乎電影的邏輯與編排的理由,他更在乎的是感受。在導演與剪接在看剪時共享的那份感受是珍貴的,他並不覺得需要特別去解釋自己的序列或釐清導演的劇本邏輯——「有時候解釋太多,感覺就會變調,那我寧可不多作解釋。」利說。 關於拍攝現場,他也選擇保持疏離。 對他來說,只從影像去理解整部電影是重要的,那是將自己置於觀眾位置的視角與心境。現場必然有拍攝的困難與限制,有場地的考量與陳設,「當時我看《華麗之墓》毛片的時候,以為這部電影跨越多個地理空間,故事發生在不同的角落。卻在一次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