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映週報 / 自我為景,再歷家屋的重返 —— 專訪阿比查邦
自我為景,再歷家屋的重返 —— 專訪阿比查邦 鬼魅形象覆罩男孩面容,無名男孩戴上沒有邊框的墨鏡,抵抗刺眼日陽。日陽裡有首都的繁榮、軍力的壯盛、皇室的恩惠、佛教的慈悲,男孩面朝東昇之處,直面恐懼的當下讓自己化身成恐懼本身,矗立在狂亂之中,歲月靜好。 阿比查邦‧委拉斯塔古( Apichatpong Weerasethakul )在 2019 年暖冬,協同研究所時在美國深識的策展人好友格拉西亞‧卡威望( Gridthiya Gaweewong ),帶著已歷時三年的個人創作,於台北市立美術館展出,為期三個半月。 雖然是冬初,台北受群山圍攏的暖熱與此時的清邁相去不遠,惟島嶼濕氣重一些。阿比查邦於約定時間前五分鐘抵達,帶著兩位台灣友人緩步走到櫃檯處。友人與館方人員熱烈用中文談話時,不諳中文的他仍舊將眼神溫柔地落在發話者臉龐,不停淺淺微笑。他說,氣候很舒服,雖然不是第一次到台灣,不論大小電影展映抑或去年於台中盛大的《熱室》映演,每次再訪都令人感到滿足安適。 藝術實踐所填補的電影留白 曾經與這樣的光影巨擘共事的人總說,阿比查邦是十分專注於表達精準與細節鋪陳的創作者。二十四歲甫從位於東北孔敬大學建築系畢業的阿比查邦,同年遠赴美國芝加哥藝術學院( SAIC )攻讀當代藝術學院的電影製作碩士。 剛入學的阿比查邦完成他的首部錄像作品《子彈》( Bullet, 1994 ),十六釐米粗粒影像滾動,是次具實驗性的影像嘗試。在校期間阿比查邦根植當代藝術學術訓練接觸實驗影像,畢業回國, 98 年阿比查邦創作《第三世界》( Thirdworld, 1998 ),並與友人格拉西亞共同創立「曼谷實驗影展」。 2000 年完成其第一支劇情長片《正午顯影》( Mysterious Object at Noon, 2000 ),並於 2010 年以長片《波米叔叔的前世今生》( Uncle Boonmee Who Can Recall His Past Life, 2010 )榮獲坎城影展金棕櫚獎。二十年的電影創作生涯裡,他從未停止其他形式的創作。 「電影對我來說是十分龐大,需要縝密思考的計畫。從發想到田野調查,這中間的工作過程和生活裡,我手邊有什麼工具我就使用什麼,從沒想過去分析這些動機、形式,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