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iwan Film Festival in Bangkok 2018 新南向泰國:台灣印象的再喚醒
曼谷2018台灣電影展Taiwan Film Festival in Bangkok 2018 新南向泰國:台灣印象的 再喚醒 文:黃令華(VISION THAI 看見泰國特 約編輯) 「這 20 幾年裡台灣電影,甚至台灣文化在泰國缺席了。」陳冠甫 / 駐泰國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文化組組長 透過此次影展規劃的 8 部台灣電影,策展團隊企圖填補台灣電影在曼谷空白的 20 年。然而,記憶重塑的企圖,決定自「移民社會的台灣」回憶起。 【曼谷2018台灣電影展】(Taiwan Film Festival in Bangkok 2018)即將在今年1月,舉辦於曼谷市中心EmQuartier購物中心4樓的Quartier CineArt電影院。甫於去年7月成立的駐泰國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文化組,在設組不到半年的時間,便力邀泰國最盛大的曼谷世界電影節 (World Film Festival of Bangkok) 策展人 Kriengsak Silakong (Victor) 跨刀協助策劃,文化組組長陳冠甫表示:「影展活動是設組之初的重點內容,影視產業的推廣往往能達到超越單向傳播的互動效 果。」 提起此次影展的策展核心,陳組長不諱言地直接點出:「這20幾年裡台灣電影,甚至台灣文化在泰國缺席了。」台灣新浪潮電影在90年代的潮起潮落,似乎沒能上岸曼谷,除了在國際影展獲獎不斷的楊德昌、侯孝賢、蔡明亮仍為泰國電影圈知悉,在那之後的台灣創作圈一直未將足跡鋪陳曼谷——「似乎對台灣的電影人來說曼谷這個市場太小,而不受重視」,陳組長認為透過政策的協助,他更看見泰國團隊如何展現爭取國際能見度的野心,亦擔憂台灣早已晚 了一步。 台灣記憶・台灣印象 的重塑 透過此次影展規劃的8部台灣電影,策展團隊企圖將台灣電影在曼谷空白的20年重新填補。然而,記憶重塑的企圖,決定自「移民社會的台灣」 回憶起。 早在泰國具有高知名度的楊德昌電影《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1991)敘寫台灣社會當時面對外省移民及極權政治壓迫的氛圍,故事不僅是關於年少之間的情愛糾葛,更多的是反映1960那民心不安的年代。惶惶不定之後,是幢幢高架的國族建構。透過侯季然導演的民歌紀錄片《四十年》(2016),重新梳理「唱自己的歌」如何在校園裡,從口號唱成一個民族...